-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刊[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征[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投[06/29]
- · 《启迪与智慧(上半月)》栏[06/29]
敦煌壁画系列作品,分享笔尖梵相,领略般若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画面右下角的那一组小人物,画的是唐僧取经的形象。前面是唐僧双手合十礼拜观音,后面紧跟着的是孙悟空的行者形象,手里还拉着一匹马。这幅画里描绘的唐僧取经形象并不是凭空
画面右下角的那一组小人物,画的是唐僧取经的形象。前面是唐僧双手合十礼拜观音,后面紧跟着的是孙悟空的行者形象,手里还拉着一匹马。这幅画里描绘的唐僧取经形象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史料记载,当时唐僧的确在西行取经路上曾在瓜州滞留。接着我们看画面里唐僧左上角画有湖水莲花,画面的右上角画有祥云、月亮……这些精彩的小局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意境。
【材质】纸本设色
【类别】壁画
先从构图来看,这幅画是莫高窟常见的说法图,采用填空式的构图方式。整个构图显得整齐而又主次分明。画面的整洁,充分凸显出了宗教绘画的静谧,画面中,主次人物的关系处理的十分有层次感,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
【年代】初唐
【简介】这幅壁画是榆林窟第2窟西夏壁画,这幅与前面的一幅同样题材水月观音是一组,位于洞窟门口左边。前面的一幅画的是善财童子拜见观音,图中还有玄奘取经的情景,这幅画的则是善财龙女拜观音的情节。两幅画的题材虽然相同,但是营造的意境,还有整个画面的感觉却各有不同。这幅作品构图相对简单,图中的善财龙女与水月观音相互呼应,一左一右的分布使得画面相对稳定,然后在画面中加入两只小鸟,使得画面稍微活泼一些。整幅作品的颜色搭配相对之前那幅显得更加偏暖一点,画面中石青、石绿等冷色的应用相对减少,让画面给人一种色彩斑斓的感觉,再加上画面中的假山、祥云、植物、湖水和莲花这些形象让整个画面有一种山光水色的味道。画面中线条的应用也是很有特点,这幅作品中菩萨身着的锦裙所用线描有一种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曹衣出水”的味道,而且整个线条的疏密对比,画得十分强烈。与之前的那幅《水月观音》相同,这幅作品也是榆林窟现存西夏的壁画里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之一。
【材质】纸本设色
【名称】文殊菩萨经变 唐代壁画
【材质】纸本设色
【类别】壁画
【尺寸】40×75(cm)
【材质】纸本设色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唐代
【尺寸】68×138(cm)
【简介】这组伎乐天是唐代159窟壁画里一幅经变画的一个小局部,画里的三个伎乐天各自手持不同的乐器在演奏,似乎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出。尤其是画面左侧吹笛的伎乐天,会让我立刻想到马奈的名作《吹笛的少年》。壁画里的伎乐天跟吹笛的少年,他们的动态似乎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一个是东方古老的壁画,一个是西方大师的名作,突然会给人一种跨越时空的错觉。我们再看画面右边的伎乐天是在忘我的演奏着笙,那种状态似乎是达到了一个音乐家表演的极致。还有画面上方手持拍板张口演唱的伎乐天也是表现的惟妙惟肖,整个画面人物动态自然协调,画出了天国伎乐演奏那种让人神往的状态,而且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线条、颜色处理也是比较到位,是敦煌壁画中保存比较好而且艺术水准比较高、并且不可多得的精品壁画之一。
【类别】壁画
整体来看这幅壁画应该是莫高窟现今保存下来最为精美的壁画之一,不管是从题材、表现手法、风格、还是精美程度都算得上是壁画作品里面的精品。
【简介】第320窟的四飞天画在南壁《西方净土变》中阿弥陀佛头顶华盖的上方。每侧两身,以对称的形式,围绕华盖,互相追逐:一个在前,扬手散花,反身回顾,举臂紧追。前呼后应,表现出一种既奋发进取,又又表现出自由轻松的精神境力量和飞行之美。飞天的四周,彩云飘浮,香花纷落,既表现飞天向佛陀作供养,又表现佛国天堂的自由欢乐。原壁飞天的肉体虽已变黑,面容不清,但整体形象清晰,身材修长,姿态轻盈,人体比例准确,线描流畅有力,色彩艳丽丰富,是唐代飞天代表作之一。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前期时那种右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了。有艺术造型上,衣饰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神态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
【材质】纸本设色
【名称】持花菩萨
【类别】壁画
【名称】美人菩萨
【名称】移山降龙天人
【类别】壁画
文章来源:《启迪与智慧》 网址: http://www.qdyzhzz.cn/zonghexinwen/2022/0526/1202.html